首先说明,不一定要定义为虚函数!
只有当这个类要给别人作为基类时,才要定义为虚函数,原因是:
当使用多态指针时,基类释放后,不会释放派生类资源,造成内存泄漏!看下面第二题。
看题:
第一题:各顾各的
//基类 class A{ public : A(){ cout<<"A构造函数"<<endl; } ~A(){cout<<"A被销毁了"<<endl;} void Do(){ cout<<"A要做点什么"<<endl; } }; //派生类 class B :public A{ public : B(){ cout<<"B构造函数"<<endl;} ~B(){ cout<<"B被销毁了"<<endl;} void Do(){ cout<<"B要做点什么"<<endl;} };
// 派生类 指针=new 派生类 int main(){ B *p=new B; p->Do(); delete p; return 0; }
B *p = new B; 那么就会执行基类构造函数A(),派生类构造函数B()
p->Do(); 通过派生类指针可以调用派生类的成员函数 B->Do()
delete p; 先调用派生类析构函数~B(),在调用基类构造函数~A()
这个例子完美,纯粹派生类操作,不存在多态概念。
第二题:引入多态
#include<iostream> using namespace std; //基类、派生类不变 // 基类 指针 = new 派生类 (派生类指针转化成基类指针),引入多态性 int main(){ A *p= new B; p->Do(); delete p; return 0; }
A *p = new B; 依旧要先调用基类构造函数A(),再派生类构造函数B()
p ->Do(); 通过基类指针调用基类成员函数A->Do(),此处只能调用基类里面有的成员函数A->Do(),当调用派生类中成员函数会提示基类中并没有这个成员
delete p; 这里只会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~A(),所以内存释放并不完全(~B()不会被调用)
第三题:引入虚析构函数
//基类 class A{ public : A(){ cout<<"A构造函数"<<endl; } virtual ~A(){cout<<"A被销毁了"<<endl;} void Do(){ cout<<"A要做点什么"<<endl; } };
再次执行:
#include<iostream> using namespace std; //基类、派生类不变 // 基类 指针 = new 派生类 (派生类指针转化成基类指针) int main(){ A *p= new B; p->Do(); delete p; return 0; }
然后 delete p; 就会释放派生类~B(),释放基类~A(). 内存全部释放了。
总结:
引入虚函数后,因为基类对象的指针可以指向派生类的对象(多态性),所以如果删除指针delete p,那么就会调用派生类得析构函数,但是派生类的析构函数就会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,这样整个派生类的对象完全被释放。但是如果不被声明成虚函数,那么删除指针时,只会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,而不会调用派生类的析构函数,这样释放对象就只释放不完全,所以把析构函数定义成虚函数是十分必要的。
还有派生类指针转换成基类指针的时候,调用同名成员函数Do()的时候,一定要调用基类的成员函数Do(),因为此时基类的成员函数覆盖了派生类的同名成员函数。这时也需要引入虚函数来实现多态,就可以调用派生类的成员函数了。
文章部分来自:https://blog.csdn.net/ananpanke72830/article/details/102335195